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创意要闻 > 2025值得一看的31件AIGC作品

2025值得一看的31件AIGC作品

2025-09-04 15:47:40

图片

《烟指生花》by 席陆晨 Alexxxxxi

  

图片

《第1001颗星球:AI重建地球档案》by 匡慧

  2025年的AIGC,已经超越了“效率工具”或“创意玩具”的用途,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而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转译器”,赋能每一个普通人即时表达的“创作伙伴”;我们盘点了MANA网站(www.manamana.net)2025年上传的优秀AIGC作品,包括:AIGC与心理疗愈、AIGC与戏剧表演、AIGC与数字艺术、AIGC与人格测试、AIGC与影视创意、AIGC与传统文化、AIGC与戏曲艺术、AIGC与餐饮、AIGC与传统织锦、AIGC与互动游戏等各种形式,共计31件作品。

  

AIGC发展历程,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对作品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些作品中,呈现出4大创作趋势:与历史对话——文化遗产的数字“转译”与“重塑”、激活“此时此刻”——以实时交互赋能的即时艺术、构建“新场域”——空间、叙事与感官的沉浸式融合、探索“内观”——AI作为探究自我与生命本质的媒介等,而作为作品的创作者,他们有些是创作领域的新生力量,有些是创作领域的成熟团队,其作品分别在创新性、观赏性、娱乐性、互动性、学术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将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推荐给大家,欢迎进MANA网站检索创作团队名字关注他们,希望让大家及时了解到目前AIGC与数字艺术结合的各种玩法和精彩尝试,共同探索AIGC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01

  激活“此时此刻”——

  以实时交互赋能的即时艺术

  这一部分的创作打破了艺术“被动观看”的传统模式,将创作的核心时刻“激活”在当下。这些作品的魅力不在于最终生成的固定图像,而在于观众参与其中、与AI共同创造的“过程”本身。无论是通过情绪、身体姿态,还是简单的涂鸦,观众都成为了艺术生成的直接驱动者。AI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即时响应的伙伴”,它能瞬间理解人的意图并将其视觉化,让每一个“此时此刻”的独一无二与不可复制。

  中国:AIGC与餐饮四川面馆沉浸式体验设计

  MANA平台创作者:杨洋琦 毛雨霏郑逸娜 张若楠 陈士豪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项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AIGC生成工具,与时投影交互技术,基于全球餐饮行业对本土化、定制化中餐体验需求,挖掘了四川面馆餐饮主题场景与音画交互场景,手势识别场景深度融合的沉浸式空间呈现。根据面食文化,音乐文化与顾客的用餐流程进程,我们针对性地开发不同交互程度与感官维度的交互场景,确保技术的介入增强文化,社交体验并且不干预扰乱原有的饮食进程,增强集体用餐的社交性,趣味性,互动感与纪念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互动投影装置MANA平台创作者:seph.li

  策展人:赵梦莎

  设备支持:OUTPUT

  音乐:江辰曦

  

Image
Image
Image

  作品制作了真实的依据光照的树木生长系统 - 整个森林的空间由体积光进行覆盖计算,所有树木的生长会根据趋光性进行计算。树木的生长倾向依据于一篇Siggraph论文中提出的方法,并且拓展到了多棵树木的共用数据,依据完全基于GPU的改进型计算框架,将原论文中每步约2.5秒的时间压缩到了2.4ms,达成了作品实时计算的需求。

  同时专门制作的追踪系统,采用了基于AI的深度预测,摒弃了对于传统双目摄像头或者雷达的依赖,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在有光环境下的追踪自由度。

  

Image
Image

  中国:AIGC实时交互艺术

  MANA平台创作者:席陆晨 Alexxxxxi

图片

  《烟指生花》是一件基于 AIGC 技术的互动数字艺术作品。观者双手在空中轻舞,指尖牵引出缥缈的烟雾。随着动作的延展,烟雾在虚拟空间中缓缓聚合、舒展,最终幻化为层叠盛开的牡丹。作品借由技术模拟出“无中生有”的生成瞬间,将人类身体的直觉动作与数字算法的创造力相结合,呈现东方意象中“花开如梦”的诗意场景。

  

  02

  构建“新场域”——

  空间、叙事与感官的沉浸式融合

  创作者利用AIGC来打造一个完整的、可供体验的“新场域”。这个场域可能是一个戏剧舞台(《六个被算法困住的角色》),一个奇幻的梦境(《光之森林水族馆》),或是一个颠覆性的系统空间(《#c_Reboot》)。AIGC在其中不仅是视觉生成工具,更是世界观构建、叙事推演、氛围营造的引擎。这些作品的目标是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通过多感官的融合体验,引发对特定主题的深入思考。

  中国:AIGC与戏剧

  《六个被算法困住的角色》MANA平台创作者:inventi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MANA联合inventi孵化创作的首个AI戏剧项目《六个被算法困住的角色》于2025年7月17日-18日在the point空间呈现剧中,AI不仅是生成工具更是创作语言和参与,观众也不再只是“观看者”,而是成为作品“作者”身份的一部分。六个被算法构建的数字角色在一次失败的AI实验中“觉醒”,他们拒绝被简化成程序脚本拒绝演出被安排好的戏剧,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意义以及一个真正属于人类的结局,他们本该是完美剧本中的角色,却在人工智能的代码中,获得了挣脱控制的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与交互戏剧MANA平台创作者:muma island & 孙艺洋 陈子莹 罗拉 闫舒欣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c_Reboot 》 是一场沉浸式AI交互戏剧——发生在Windows系统中的一系列博弈与洗牌事件。曾经井然有序的Windows系统,突然陷入空前的危机。管理者账户离奇失踪、系统陷入混乱,紧急呼唤下一个接管者。与此同时,系统内的防线也开始出现漏洞,病毒软件混迹于系统间,木马识别出现异常,多款杀毒软件争夺系统主权,似乎预示着一场颠覆式的重建正在酝酿之中。

  《#c_Reboot 》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游戏的交互体验,它更是对当今数字生态系统的深刻反思。系统的博弈不仅映射了人类社会中权力、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也探讨了秩序与混乱之间微妙的平衡。谁将成为最后的统治者?谁又能恢复系统的秩序?唯有通过玩家之间不断决策与策略博弈,系统的未来才会逐渐明朗。UFO Terminal 支持创作,校企研发项目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沉浸环幕创意影像

  MANA平台创作者:曾晨、王藜雯、邱铿源音乐:Anti-General&路南-水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品展现了人类「创世·纪」的场景和想象。神说:「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象,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在AI浪潮中,AI技术赋予了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构成本源的契机。

  本项目由UFO Terminal加载...计划支持创作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AIGC创意短片《第1001颗星球:AI重建地球档案》MANA平台创作者:匡慧创作指导:韩涛制片人:方俊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100年,在名为“宇宙观察站”的人造星球上,科学家启动了"第1001颗星球计划",架构师团队开发了行星模拟任务的超算系统,元指令是:“生成最完美的星球”,旨在通过1000次行星模拟实验推演出最完美的文明模型——作为下一个人类家园的选址。而在这一千次的迭代中,模拟系统最终发生了崩溃。女主作为第行星崩溃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也作为架构师团队一员,目睹了系统生成、迭代到崩溃的全过程,此刻她才惊觉,所谓"完美"不过是所有不完美之和的永恒对话。而这部影片是她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留下的最后一条讯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班牙:AIGC与沉浸式空间体验MANA平台创作者:IMMERSIVE SYMBIOSIS 2.0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一场重新定义人类与技术互动的视觉体验,作品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的协作:人工智能贡献速度、精准度与数据力量、人类带来同理心、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等。

  人工智能并非取代我们,而是提升我们,未来不是人类与机器的对立,而是两者的协同共生。

  

Image
Image

  中国:AIGC创意短片《光之森林水族馆》

  MANA平台创作者:西地宇宙 CDVERS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事讲述,一位女孩经常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奇幻世界,那里森林与海洋时空交错然而这个世界似乎也是其他人的梦境,她会有哪些奇遇?梦境与现实,神秘与缘分,故事的结局等你开启~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创意短片《树》

  MANA平台创作者:THHM-D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创意影像大赛-AIGC赛道-二等奖,“树”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再生,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流动中寻找自己的意义。

  万物生长,让蓬勃的生命力贯穿你所经历的时光,让生活的每一秒都充实无比,而不是让生命随着时光消逝而消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图片
图片

  03

  探索“内观”—— AI作为探究自我与生命本质的媒介

  在这里,AIGC不再仅仅是工具或伙伴,而是被当作一种全新的“媒介”,用以探索人类自身难以触及的领域,作品的主题往往指向内在世界与终极问题:AI如何拥有自我意识和创造力?技术与生命演化的关系是什么?AI又该如何解析和疗愈人类的梦境与潜意识?它们将AIGC的应用从“向外创造”引向了“向内探索”,让AI成为了人类反思自我、理解生命的一面镜子,预示着AIGC在心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中国:AIGC与心理疗愈MANA平台创作者:费俊、某集体ART+TECH联合创作者:刘正奎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作品特别版由国家大剧院委托创作《情绪剧场》是艺术家费俊与心理学家刘正奎合作的系列艺术实验项目之一,这个跨学科项目研究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方式来介入心理疗愈。本次国家大剧院委托创作的《情绪剧场· 山水心境》特别版,在视觉上融合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声音上结合了由中科院心理所提供的疗愈性自然声音样本,以交互式数字生成影像的方式构建出一个以美润心的沉浸式场域。该作品通过人工智能和情感计算技术,检测并呈现观众的情绪,还会针对每一位观众独特的情绪生成因人而异的,且具有疗愈性的音画剧场体验,为体验者形成从情绪的认知、转化到接纳的积极心理效应。

Image

  中国:AIGC与影像装置艺术

  MANA平台创作者:刘佳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宇宙的孩子/Celestial Note》是刘佳玉的一项前沿艺术实验,作品延续基于泛灵论的线索与启发,探讨计算机意识与自我表达,旨在开发人工智能语言系统和信息传递机制,探索AI如何在创造过程中表现自主性与联合创造力。该作品灵感来自发表于1998年的一部结合语言学、物理学和哲学的复杂科幻小说(Story of Your Life)Ted Chiang(特德·姜)。以早期数字通信技术中调制解调器的声音为基础,生成出一种独特的声音系统对文本进行阐述,同时对AI如何理解和解释自身创作的深度探讨。延续以AI 工具“Jiayu*”为基础,以自然景观的粒子图像生成为底层,通过对艺术家过往的文字性资料的收集进行训练,输出的图像得以被赋予语言上的解释和思考,呈现出AI如何在生成过程中构建自我驱动与生命力,同时将抽象的声音转换为一种新的听觉形式,为观众提供一个重新审视机器与艺术深层联结的视角,从而激发想象与思考。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与裸眼3D装置MANA平台创作者:黄莺 何在峰Y&Z人工智能实验室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Metamorphosis是Y&Z受今日未来馆特别邀请为首届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暨今日未来馆特展创作的一件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裸眼3D艺术装置作品。

  Metamorphosis是一场关于生命、技术与美学的探索,AI为我们打开了自然与意识的新维度,创造出一个既陌生又似曾相识的世界,而技术是否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和者,抑或进一步分裂这份纽带?

  

Image

  中国:AIGC与梦境解析

  MANA平台创作者:陈雨桐指导老师:李维、黄天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AI-梦境档案》是基于梦境解析的心理疗法对梦境利用AI技术辅助生成再数字化解读重塑的艺术疗愈项目。融合AIGC技术与TD计算机生成技术以视觉方式呈现梦境,通过td生成帮助参与者感受解构重塑梦境的视觉效果,结合“意象排练”疗法,强化情绪记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人格测试身份生成屏幕交互

  MANA平台创作者:MUMA Island(赵博雄 栾雨洋 沈舒羚 邓诗彤 张楚 梁多多 孙艺洋 邵雨彤 平王昱 苏柯心 闫舒欣)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GENE》是一场关于“我是谁”的生成实验。观众扫码参与,一段身份的序列由此展开。屏幕上浮现的,不再是固定的肖像,而是游移的“我”之投影——一个处于自我与他者之间、在被观看中持续变异的图像原型。

  在这里,“gene”不再只是遗传的密码,更是“生成的机制”,“变的语法”,是用感知书写的身心片段,是情意流动中的存在提案。艺术,不再是再现的容器,而成为差异的发生地,是一次次“非我”中折返“我”的创造旅程。

  在这场生成行为中,表达与感知成为新的人类基因组。图像即是诗,身份即是变量。“我”不被还原,而在一次次点击与触发中,被“生成”、被“想象”、被“成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表演性装置“身体景观”MANA平台创作者:yoki.yao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身体景观》是一个为期三天的持续性现场表演性装置艺术,其中结合雕塑、AI机器学习互动装置和即兴表演创作。人工智能实时追踪这个空间中的舞者和观众的身体部位,接着将各个部位进行切割和放大,并投放到各个屏幕上,以此讨论科技与身体观念的关系。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概念及编舞:King Tsoi

  概念及装置设计:Yoki Ya

  制作及场景设计:Hokki_Tat

  形体艺术家:Carmen Yu、Ryan Lee Jones、Pang Jing

  04

  与历史对话—— 文化遗产的数字“转译”与“重塑”

  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凭空想象,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深厚的世界文化遗产,利用AIGC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将静态的、尘封的文化符号(如国风、古城、昆曲、织锦、丝绸、经典画作等)转译为流动的、可感的数字语言。AI在这里不仅是复原工具,更是想象力的放大器,它让古老的美学在新时代获得新生,与当代观众建立起深刻的情感连接。

  中国:AIGC与青铜文物互动·实时生成

  MANA平台创作者:星幻实验室|Annie

Image
Image
Image

  星幻实验室|Annie的作品让人工智能变得简单又有趣。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无需写提示词,无需设置参数,直接随手几笔就成一幅图案,从老人到儿童、学生到白领,艺术平权时代,人人都可以快速参与AI绘画的乐趣!最终生成6寸卡片,还可下载或打印带走纪念。

  中国:AIGC数字生态环形剧场

  MANA平台创作者:陈晓君、俞颖婷、刘奕奕、陈思琦、江诗思创作指导:罗保权、刘振华

  

图片
图片
      本作品创新性地解构了宋代《海珍图》的海洋意象,探讨人类对海洋认知的演变:从古代基于有限观察的想象,到现代科技对海洋生命的精准捕捉,再到通过AIGC算法生成具有金属与半透明聚合物质感的新形态海洋生物。在环形空间的永恒流动中,通过这一数字生态系统进行动态叙事,传递海洋作为生命之源的神秘性,唤起人类好奇心所承载的生态责任。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与数字国风MANA平台创作者:多巴胺Tech-Art

  

Image
多巴胺Tech-Art®策划制作的《AI时代·数字国风》大型沉浸式项目启动,以国风内容为题材,AI数字技术为手段呈现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沉浸式艺术展览。旨在推动国内AIGC领域“数字国风”概念的形成,探索传统艺术在数字化语境下的新可能,并为观众提供视觉与文化深度结合的艺术体验。项目联动了国内高校、企业及艺术机构,共同参与展览及相关科普工作,力求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成果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并推动“数字国风”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向。
Image

  中国:AIGC与洛阳文化

  MANA平台创作者:陳琦之ChenQiZhi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作品获得洛阳AI全球创作者大赛平面绘画区一等奖。本系列创作思路,基于传统文化与新中式艺术的结合的方式,将洛阳著名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牡丹阁、明堂天堂、老君山金顶,分别对应牡丹的“生、盛、养、寂”四重生命态,并将春、夏、秋、冬为时间叙事脉络,如通过视觉化意向将大佛面庞隐现青绿山水,牡丹阁的牡丹仙子庇佑一方、明堂天堂忆往昔武皇、老君山上求仙祈福等,来共同构筑一场充满文化色彩的数字艺术作品。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影像「山河谧境,凝于方寸」

  MANA平台创作者:CT.LAB数字艺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CT.LAB数字艺术为冠珠瓷砖打造业内首款AI概念岩板新品大片。从“蓬莱” “桃源” “瑶池”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意象中汲取灵感,CT.LAB通过AI画笔勾勒出山河翻涌、腾云仙境的诗意景象,并融汇到「山河幻境」系列瓷砖当中。以山河诗意栖居,让家居美学焕发全新生命力。

图片
图片

  中国:AIGC与山海经

  MANA平台创作者:FlintWalk燧石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两部全流程AI裸眼3D山海经系列作品后,FLINTART开启山海经系列全流程AI短片创作。团队基于裸眼3D版乘黄数字资产,优化毛发和动态细节,转绘出更加匹配短片写实化风格的乘黄形象,最终呈现“乘黄踏火而至,足迹所及万物复苏”的视觉叙事。从户外媒体到短视频,FLINT AI似乎没有边界,我们将续写「数字山海经」计划,让更多的神兽从山海经里破卷而来。
图片

  中国:AIGC与昆曲

  《寻梦牡丹亭》

  MANA平台创作者:谢天舒、刘佳钰、朱重麟指导老师:费俊

  

Image
Image
Image
作品《寻梦牡丹亭》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戏曲艺术,叙事源自经典珍本古籍《牡丹亭还魂记》,精选原本中19目主要剧目进行解读重构,意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以现代视角对这部经典的至情故事进行现代演绎与混合叙事。视觉风格上,画面结合了传统国画与数字生成美学特点。在动态演绎中,作品基于原著的古典韵味,融合现代叙事技巧进行表现。提供了一种当代技术转译与重构传统叙事的可能性。观众将在虚实交织的沉浸体验中,感受一场跨越时空的游园惊梦。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传统织锦

  创作者:锦绣西南项目组项目成员:汪泳、蒋涪陵、张恺麟、唐嘉逊李子昕、邓涵月、赵豫熙、林玉祥、杜宇源等

  

Image
Image
Image

  将中国历史织锦图像数据通过AIGC创新演绎,千年老织锦,中国新图像,织机点阵,未来像素。土锦,侗锦、壮锦、傣锦、黎锦……通过数据生成、算法应用、深度学习、工作流探索传统纹样资源转化现代图像资产,应用于现代产业应用、手艺社区创生、文旅演绎传播。锦绣中华,生生之美。锦绣西南,是由四川美术学院汪泳教授发起的传统工艺(织绣类)数字化创作项目,围绕土家、傣、壮、苗、侗、巫溪嫁花等少数民族织绣工艺,以可视化、AIGC、混合现实等为手段,积极开展现代产业、文旅演绎、传承创生等方面的探索,迄今已完成“锦绣西南”土家织锦数据库https://www.jinxiuxinan.cn、土家织锦“锦之境”AR应用,以及AIGC传承工具、AIGC设计工具等原型设计。

Image
Image

  中国:AIGC与传统戏曲

  MANA平台创作者:肖鑫 贾舒淇 刁昱心 耿艺菲指导老师:杜羡 彭震宇院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将昆曲“游园惊梦”选片和3D建模技术及AI工具相结合,希望以数字化的形式构建一个关于《牡丹亭》的平行空间,体现在相同故事线下不同风格的舞台呈现。

  创建4个世界来对故事娓娓道来:世界一体现对苏州园林的经典元素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复原,如曲折的廊桥、精致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假山池塘等,实现“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异景梦中游”的意境。探索《游园惊梦》中所描绘的梦境园林世界,将传统的苏州园林美学元素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结合,创造出一个既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又具有现代感的虚拟空间。世界二在设计上采用了较为梦幻的配色。采用柔和而富有层次感的梦幻配色,如淡粉、薄荷绿、天蓝等,这些色彩不仅贴合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也能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感。通过色彩的渐变与叠加,模拟梦境中光与影的微妙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世界三将梦境与现实进行分离,两个空间在保持色调与主风格相同的情况下,在梦境中的设计会更加偏向水墨。世界四将空间控制在由两面高墙形成的夹角内,就像是书本打开的形式,《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场景像是从书本中冲出,在形式与呈现上更加新颖。

Image

  中国:AIGC与汉字文化

  基于AI生成的汉字演化《未来字典》MANA平台创作者:丁沐言

  指导老师:童芳、于西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以形绘图,以图表像,以像达意,是人类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未来字典》基于认知图式理论以及AI生成技术,以语音识别互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汉字演变的过程。作品以《说文解字》为切入点,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为自然、耕织、感知三个主题,通过展示汉字从象形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儿童构建起清晰的汉字认知体系,同时推动经典文献的传承。

  中国:AIGC与马面裙纹饰MANA平台创作者:刘梦雅、苏永健孟星彤、严湘宁、何梦泽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品《纹生万象》融合数字影像技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13件马面裙纹饰进行活化演绎,流动的纹饰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天地能量,使观者沉浸于一个由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共塑的幻美时空。马面裙门、绣花纹样,每一处细节皆为中华民族传统时尚的基因。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出品人:周志军、扈强

  监制:俞剑红

  艺术指导:李伟

  主创团队:刘梦雅、苏永健、孟星彤、严湘宁、何梦泽

  承办方:北京电影学院AI影像科学与艺术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特别鸣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周锦

  中国:AIGC与数字非遗

  MANA平台创作者:星幻实验室|Annie

  

Image
Image

  AI算法以0与1的针脚穿梭于虚实交错的视觉场域中,图腾化作斐波那契螺旋,古老的纹样分解成傅里叶波形,那些曾被织娘们用草木染固着的集体记忆,此刻正以蒙德里安式的理性在四维空间重组。

  每一粒像素都在演绎着存在的双重性:当视角拉远,混沌的星尘突然坍缩为清晰的壮锦纹样;而凝视愈深,具象的八角花纹便蒸腾为离散的蒙特卡洛面积加权。当触摸屏幕的指尖扰动粒子运动的概率云,我们便参与了文明熵减的永恒仪式。

  

Image

  中国:AIGC与丝绸文化MANA平台创作者:沉浸数字科技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沉浸数字科技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江南刺绣馆、知乎浙江,通过AIGC+数字艺术打造首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CAVE体验空间,全方位展现中国丝绸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生动再现中国丝路的辉煌历史和丝绸美学的璀璨风采。

  超越千年的丝绸之路故事,通过历代的精美纹样串联,如由清代云肩中提取出的瓜瓞纹构建出了如藻井般纵深震撼的场景;花卉纹结合了宋代建筑构建了一幅中式庭院中诗意景象;牡丹纹、蝙蝠纹等,将中华传统纹样中美好的寓意在这里传承延续。这些纹样和画面共同创造出富有故事性和诗意的超现实景象,让观众感受中国历代丝绸的发展及纹样的魅力。

  

Image
Image

Image

  日本:AIGC与经典画作MANA平台创作者:Saeko Ehara

  

Image
Image

  这件作品是来自东京的艺术家Saeko Ehara在使用 TouchDesigner 和 Midjourney 进行实验时创作的。所有图像均由人工智能制作,以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提示。

Image
Image
这些肖像由人工智能创作,灵感来自日本画作《能舞序》。这幅画作于 1936 年由女画家上村庄园(1875 - 1949 年)绘制,上村庄园以《美人画》而闻名。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艺术家发现她的生活和我们生活很相似。她作为画家和女性的坚强生活方式让艺术家感动,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和上元人的性格,艺术家正在探索一种人文表达方式。

  中国:AIGC与瓷器MANA平台创作者:李慧斌 黄鑫塬 夏念杰指导老师:李晨璐 朱家兴

  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作品《素韵映界》从现实中的陶瓷制作过程中获得灵感,通过人工智能生成专属瓷器,将拉坯这一过程经过旋转编码器进行数字化为体验者带来体验传统文化的新奇数字化体验。

  通过Comfy UI工作流、TripoAPI与Touch Designer结合,使每个体验者的体验都不相同,在感受有趣的独特白瓷的同时,还能学习德化瓷知识,了解德化瓷文化,维护德化瓷传承,使用新技术演绎传统文化,焕发其在数字领域的生命力。

  “素韵”源于德化白瓷素雅无瑕的白色,它不仅是视觉的色彩,更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纯净精神象征。承载了德化匠人千年如一日的技艺传承,是土与火淬炼后的极致表达,是一种无色之色,在素净中映射出丰富的文化韵味。“映界”,寓意德化白瓷突破了艺术与自然、时间与空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超越单纯的器物属性,映照出一个无界的世界。

  

Image
Image

  从心理疗愈到戏剧叙事,从传统文化的再生,到沉浸空间与跨界实验,2025 年的 AIGC 作品已经证明:AI不再仅仅是模仿人类的“仿制品”,它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能够与人类智慧和情感同频共振的“新物种”。畅想未来,当AI能深度理解我们的文化记忆、实时响应我们的身体情感、共同构建我们的虚拟梦想、辅助探索我们的内心宇宙时,诞生的将不仅仅是新的艺术,更可能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自身的全新维度。

来源:MANA新媒体艺术站 | 作者: | 编辑:丁辰欢